
医疗系62届毕业生举办庆北医百年庆典暨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活动
柯杨校长:
您好,请代向母校历届师生们问好!
母校百年校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,校党委的精心安排下,校友们在难得相聚中欢天喜地的度过。
一个世纪以来,母校培养出来的人才,几乎遍及全球,在国内的校友们也是硕果累累!我们1962年从医疗系毕业后即参军分配到解放军第302医院的五名同学,也都成了有特色的名医或传染病防治专家。其中张玲霞教授至今还在位,她当过302医院业务副院长和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现在是文职一级,技术一级,正军职博士生导师,中央保健办特聘肝病专家。在302院党委领导们的支持下,同学会的建议下,主要由她促成同届医疗系近100名老同学在三○二院内,实现了百年校庆和毕业半个世纪的空前一次五十年聚会。现将这次聚会情况向母校汇报。
此致
敬礼
受五七届医疗系同届毕业生委托敬上
2012年10月27日
医疗系62届毕业生
举办庆北医百年庆典暨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活动
校庆一百年,毕业半世纪,老同学难得相聚,见面时,首先要作离别前后的“形象”对比,但攀谈数语就投机!2012年10月27日,在这里,解放军第三○二医院综合楼的三层聚会厅里,一片欢天喜地!
回忆青春天地,拉近心灵距离。说专业,谈现状,讲儿孙;话亲情,论变革,评国际;似忆苦,像思甜,彼此道贺,互有向往;一种温馨,一丝感慨,一阵惊喜,两眶热泪。
从青春到古稀,一路走来,我们步伐稳健,脚印扎实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,又好似仍在眼前。我们上山、下乡,与贫下中农在一起;我们到基层,搞四清,组织医疗队,为工农兵服务;我们接受特殊会诊任务,出国进修,进行国际学术交流;我们开办培训班,当导师,当主持,到基层医院进行传帮带;当特殊学员,介绍专业经验,宣讲最新成果,促进医教研结合;有的在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中成为领军人物,有的当了医学院院长或医院业务院长……。岁月之河风雨过,奋斗之路闯关走。我们多数在一线行医五十年,少数改行或高就。有的当了司局级以上领导或省卫生厅厅长,有的成了终身院士,有的参军复原,有的改文职,有的冒尖当将军。有的国外谋生,成为医学界精英,有的跨行经营,成为富豪老板。有的建功立业,有的机遇错过;有的飞黄腾达,有的时运沉浮;有的平安忙碌,有的家庭波折,有的曾遭不幸,有的操劳过度,有的患了绝症,全年级200多名同窗中已有30人入土永恒!
绝大多数同学,坚守在分配的原岗位,为的是治病救人,尽量做到对事业、对专业精益求精,用晶莹的心灵奉献一生!我们都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,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以来的好同志!在医学界现今都已成为本专业中的主任医师、专家、教授,少数已成为博士生导师,成了著书立说国内外著名的尖子!
若不是有聚会作牵引,如今对过去已难得回忆,对时尚已很少去品味,对将来也不知从何处去向往。早已忘掉了文革中的波折、怨恨;也已忘掉了五十年生活中的坎坷、艰辛和不幸。什么善恶恩怨、金钱家产,都可以抛弃。所有成就、功勋、业绩、地位、荣誉,都已成为过去,且都应归功于党,归功于单位和集体。时不我待,光阴似箭,我们都已步入夕阳西下的暮年,过去的美好时刻都已留在了梦里,在聚会时才当作心灵的回忆。在现实中,只有心旷神怡地继续跟着潮流走,去追求真正的身心健康、家庭幸福,发挥力所能及的余热,才是硬道理。
党的“十八大”即将召开,根据国情,中国将会继续改革开放,迎接各种挑战,用科学和谐、发扬新政,励精图治,恩惠世民。聚会的同学们一致表示:一定要珍惜夕阳无限好的时光。尊重友谊,创造再相聚的机遇。身体始终是革命和幸福的本钱。对年已古稀的人更有现实意义的是:适度锻炼,践行养生之道,调试好心态,稳扎稳打,向健康高寿和百岁进军!
老朋老友们一致提议,希望三○二人将这次空前绝后的世纪聚会向母校汇报。旅居国外回国参会的老同学说得好:“不管我们离母校多远,母校总是我们心灵中永远的挚爱”。
20世纪五七级医疗系毕业生
1962年参军分配到解放军第三○二医院的学生
张玲霞、朱传琳、姚家珮、陈德永、王永怡向母校北医历届师生们致敬、行军礼!
王永怡执笔